順應全球對於慢遊慢食的風潮,日本在1999年成立了樹懶俱樂部(ナマケモノ倶楽部,Sloth Club),而《慢,理想的生活提案》的作者辻信一(Shinichi Tsuji)就是這個俱樂部的創始發起人。該俱樂部強調慢活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念,他們主張「慢」成為一種生活替代方案、強調永續、生態、在地與快樂。他們推動節能永續的實質做為、重視生物多樣性與資源保育、慢活文化、並支持公平交易與社會企業的概念。今年是他們成立的第16年,從早期人們對於這樣烏托邦式概念的嘲笑與懷疑,轉而開始認同這樣反璞歸真的理念,這或許就是對於大量複製與消費、快速經濟成長、以及科技突飛猛進的反思吧!

Sloth Club_logo   

樹懶俱樂部的logo(圖片引自www.sloth.gr.jp)

 

        因應全球慢食的風潮,1999年義大利Greve in Chianti地區,也就是俗稱托斯卡尼(Tuscany)的市長Paolo Saturnini也開始倡議籌組慢城組織(Cittaslow Organization)的想法。其目的著眼於城市發展應重視生活品質的提升,深化慢食的精神到在地社區,將生態美食學(Ecogastronomy)的概念帶進居民與觀光客的生活中。剛開始,他的想法被鄰近三個義大利城鎮的市長所認同,並獲得國際慢食協會創辦人Carlo Petrini的支持。截至2014年止,已經有超過30個國家192個城市加入該組織,並在世界各地建立了11個與世界連結的專屬國際網站,來進行理念的推廣與國際慢城的交流。在韓國已經有11個城市加入該組織,而台灣僅有花蓮的鳳林鄉是該組織的會員。傳統客家聚落的鳳林林田山區域,近年來強調減少噪音與交通流量,增加綠地與徒步區、支持有機耕種及小規模食物生產、鼓勵販售當地農特產品的商店、市場與餐廳、保護當地美學與美食傳統……等做為。試圖打造慢活、快樂的宜居城鎮。至於如何成為慢城組織的成員,可以自行到Cittaslow的網站[1]看個分明。

cittaslow   

國際慢城組織的logo(圖片引自www.cittaslow.org)

 

最後,慢遊的風潮在觀光研究中,也悄悄地開始蔓延。Slow Tourism的研究在歐洲、日本、加拿大、甚至印度都已將有相關的文獻或是書籍可以參考。以日本為例,他們定義慢觀光為「一種以個人或小團體,花時間與在地居民/自然互動的旅遊方式」。因此,2010年京都推出的「慢活京都」(Slow Life Kyoto)的概念,即是改變以車為主(Car-oriented)的生活型態,轉向以人行道(Pedestrian-oriented)為主的生活倡議。而埔里近年來提倡的無車日的活動,正是呼應美好生活的重要體現。日本中部的岐阜市長期以來更是落實慢生活的重要城市,不僅在行動,甚至政策上落實慢音樂、慢教育(如:結合鄉村旅遊與戶外教學,讓學生住在農夫漁夫家中,讓他們交談、互動,充分感受農漁村的生活方式與智慧)、慢食(如:開設新型態使用在地農漁特產的咖啡廳與餐廳,並於菜單上提供產地以供辨識)、以及慢產業(如:經營Slowtel慢活旅店)的城市發展。根據調查,這樣與農民、漁民一起在鄉村生活的慢旅遊型態在日本,接受程度從15年前的不到五成,近年來已經攀升到將近8成。慢,儼然成為一種潮生活的展現,而遊客對於這樣旅遊型態的偏好,正是觀光相關經營者必須瞭解的一個重要趨勢。

京都   

以人行道為主的京都慢遊體驗



[1] 要成為慢城組織的會員,請見http://www.cittaslow.org/section/association/how-to-become,入會申請費用約為台幣2萬元,並需要同意執行與遵守慢食、資源回收再利用……等友善城市計畫,以及羅列過去相關的計畫或研究,並必須獲得大多數在地居民的認同。客委會客遊世界築夢計畫,有全球慢城參訪的詳細報告,有興趣的朋友請參閱以下報告連結:http://www.hakka.gov.tw/public/Attachment/42211413571.pdf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慢遊 慢活旅店 Slowtel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m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