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「不要這樣想」,今天學妹跟我說,他爸爸常以這句話,來回應她在美國求學生活所有抱怨。聽完覺得有點好笑,如果他爸爸也能「不要這樣想」,那我這個可愛又可憐的學妹,生活也許可以好過許多吧!在美國求學的生活,將堂堂邁入第九年,1997年的秋天,從大二開始念,一路到博一,中途決定休學,回到台灣工作,兩年後再度回到這個熟悉卻又不喜歡的國度,繼續完成博士學位,這些年,20-30歲的歲月,大多在美國生活,但是卻沒有一天愛上這個國家過,待越久就越想回家,求學的生活大多是苦澀的,好日子也是有,但少得可憐,如果,我能執行「不要這麼想」,以前的生活會因此變得多采多姿嗎?我會因此而喜歡美國嗎?「不要這麼想」似乎說起來比做起來容易一千萬倍。如果,大家都徹底執行「不要這麼想」,那麼,就沒有人會得憂鬱症,也沒有人會發瘋,更沒有人會自殺吧,世界應該會和樂融融,但是,我們的社會,並不是這樣,所以,事實證明,「不要這麼想」永遠只能是一句安慰敷衍的話罷了。不過,我想試試看這個「不要這麼想」計畫,看看我的生活會不會因此改變,所有討厭的人都變不討厭了,所有討厭的事也都欣然接受了,所有不好的回憶都變美好了,不!是都釋懷了,因為要把不好的回憶,變美好似乎太強求。有時候,真的是自己亂想,才會把事實扭曲,硬是強迫自己接受扭曲的歪理,總覺得自己很可憐,其實,事過境遷,回頭想想,好像是自己反應度了,如果當初,「不要這麼想」,也許會好過許多。
在國外的前五年,每天都很害怕醒來,因為又是一個不知道要做什麼的一天,夜晚到來,才會感覺開心,因為這一天終於結束,每一個今天都是另一個昨天,而每一個明天,也只不過是另一個今天,日子一成不變,把今天乘以365就是往後一年的每一天,當時的我,只是無目標的一直唸書,想說大學畢業就可以解脫的,就可以回家了,可是,又繼續念碩士,想說再撐個一年半就可以回家了,我一定做的到,結果,我又選擇念博士,終於,我有勇氣說「不」了,真的是徹底厭惡那樣的生活,我回家了。在台灣工作的那兩年,發生好多事,有好有壞,但是,成長好多,學會自我相處,學會靜下心來,學會關心別人,學會與人相處,學會不依賴。因此,當我再回到美國時,雖然還是不喜歡這裡,但是日子再也不是呆滯的,我喜歡一早起來,因為我有完整一天去做一堆要做的事,每當夜晚來臨,覺得可惜,因為總是來不及做完所有的事情,一天又結束了。很多以前的想法都改變了,因為「不要這麼想」,我沒再那麼想了,當然,日子要好過多了,現在,老公常跟我說:擁抱研究,喜歡目前的狀態,然後「不要這麼想」討厭論文這件事,你就會喜歡研究,喜歡寫論文了。但是,這個好像有點太難了,不是每個「不要這麼想」都是可執行的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m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